儿童青少年近视普查工作流程专家共识。近视普查是在教育部等8部门发布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基本框架下,面向全国18岁及以下儿童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开展的近视检测、记录和统计分析工作[1]。制定出可信、可行、可及的近视普查工作方案,是关系到此项重要防控工作是否能科学、 、稳定地开展下去的关键之一。近视普查流程的设计和 落实是整体方案中 重要的部分,关系到近视防控的全面、 开展,关系到防控方案的精准化制定和评议考核制度的具体落实[1,2]。本共识是在对国家防控策略和实施方案等有关精神充分研究和认知的基础上,结合近视科学研究和儿童青少年特征提出的,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运行后达成,旨在 儿童青少年近视普查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开展,引导各地近视普查工作有序进行。
标准化的儿童青少年近视普查工作流程可以概括为:个人资料获取、视力检查和眼屈光度检测3个步骤(如图1所示),此外,科普宣教需贯穿整个工作流程。各个步骤的科学化开展对于近视防控整体工作的推进有重要意义。
个人资料的获取与标准化
1.1 近视普查个人资料的选择
近视普查的个人资料是指能够特异性代表某一受检者个体的数据标识。按照中国的国情,姓名和身份证号一般能够终生代表某一独*个体,并能够推断其性别、年龄等生理标识[3]。而行政区划、学校类别、学校名称、年级、班级等对于进一步地开展群体分层研究,指导防控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8部门《方案》“一人一档”,档案随学籍迁移的基本要求, 简化的基础信息应至少包括姓名、身份证号、所在地行政区划(包括省市县三级)、学校类别、学校名称、年级、班级,如要进一步考虑遗传、地理对近视成因的影响,应当增加民族和籍贯信息。由此既可保*近视普查、建档、研究和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又能 程度地 学生家庭信息等个人隐私不被泄漏[4]。
1.2 近视普查个人资料标准化记录
原则上某地中小学生个人资料信息应当由当地教育部门按标准格式提供,达到相应要求[5]:①姓、名、身份证号(18位标准身份证号)清楚无误;②省、市、县、学校名称使用全称,如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实验小学;③学校类别标注为小学、初中、高中、职高等,特殊的学校类别可加特殊标注;④年级按入学年份使用2017、2018等可溯及的标注方式;⑤班级使用可排序的阿拉伯数字标识,如01、02等;⑥使用电子信息化系统建档的地区,系统中的文字标识一般应统一定义为阿拉伯数字模式,如汉族在系统中用01代替。
1.3 开发近视防控数据信息系统
为保*普查工作的高效、准确开展,各地区应开发适宜的近视防控数据信息系统[6]。主要功能包括:①与个人资料相容,实现个人资料与检测信息的 对应;②与检测设备通过网络或蓝牙技术连接,能够实时上传现场检测数据;③支持教育部门、学校、检测方、家长界面的访问查询和预警;④支持公众问卷系统的嵌入;⑤基本的近视流行情况数据统计分析报告的自动化形成等。具体见本期《儿童青少年近视普查信息化管理专家共识(2019)》。
视力检查规范流程
2.1 视力检查内容
视力检查,即远距视力检查,分为裸眼左右眼视力和习惯性 左右眼视力。“习惯性戴镜”指的是平时使用的 方式,如框架眼镜、接触镜(也包括角膜塑形镜)。如有,应勾选或文字注明在记录表上。
2.2 远距视力检查规范
检测者扫描学生个人身份识别码,进入自动记录和输入程序。检查须两眼分别进行,先右眼后左眼。嘱受检者用遮眼板遮盖一眼,要提醒受检者不要压迫眼球,以免影响视力检查结果。检查者用指示杆从4.8这一行视标开始,如能辨识一半或以上视标,自上而下逐行检查,要求受检者在3 s内说出或用手势表示该视标的缺口方向,受检者说对的 后一行视标所表示的视力即为受检者该眼的视力。如无法辨识4.8这一行视标,自下而上逐行检查,直到能辨识该行一半或以上视标,受检者说对的第*行视标所表示的视力即为受检者该眼的视力[8]。
2.3 远距视力检查结果记录规范
每行通过的标准是:能辨别该行一半或一半以上视标即为通过。有一个视标不能识别记录成该行视力-1,下一行只识别一个视标记录为上一行视力+1,以此类推,直至达到一半或一半以上能辨识。
数字化液晶视力表也按上述规范流程进行检测并自动记录远距视力检查结果,并上传至近视防控数据信息系统,以保持结果的一致性。
如未安装自动记录系统的,可以采用纸质表单记录远距视力检查结果。
2.4 远视力变距检查规范
如果受检者在5 m处不能识别视力表4.0行视标,则让其逐渐向视力表走近,直至刚能识别4.0行视标为止。记录被检眼与视力表的距离,用4.0加上不同距离相应的校正值,记录为受检者的视力。 如,受检者在4 m处刚能识别4.0行视标,4 m处校正值为-0.1,则4.0-0.1=3.9,其被检眼视力记录为3.9。不同距离的视力校正值见表1。记录同上。
眼屈光度检测规范流程
①电脑验光仪模式设定:点击测量模式按钮,选择屈光度单独自动测量模式(REF)。②扫描被检学生个人身份识别码,进入电子记录模式。③调整光学台或座椅高度,受检者取舒适坐姿,下颚放于颚托上,额头抵住前额托。调整颚托调节旋钮使受检者眼角与颚托高度标识水平一致,确认视窗高度与受检者视线处同一高度,嘱受检者放松注视视标。④如未进入自动测量模式,请点击按钮切换到自动测量模式。⑤解除仪器固定,握住操纵杆,将仪器缓慢移向受检者,使受检者眼睛映在控制面板中央。⑥继续将仪器推向受检者一侧,与受检者眼睛的焦点相吻合。角膜处出现模糊的反射校准亮点(见图2)。⑦将校准亮点保持在校准区域,继续将仪器逐步推向受检者一侧。⑧校准箭头符号显示出来后,<<<>>>图形表示设备检测距离过近,>>><<<图形表示设备检测距离过远,继续稍微调整仪器,进行测量,测量值显示在监控画面上,按键后测量值自动上传至近视防控数据信息系统。
注:若电脑验光仪无自动测量模式,可手动测量,正确校准后按下操纵杆上的测量按钮就可以进行测量。
注:若尚未建立自动上传近视防控数据信息系统,可手动每眼测量3次,测量结束后,确认测量画面,点击控制面板上的打印按钮,记录检查结果。 如:右眼-3.00/-0.75×25;左眼-5.25。
科普宣教
开展近视防控科普教育是近视普查中重要内容之一,在形式上可以多种多样、多种途径。作为普查内容不可分割的科普教育内容和形式分为两部分:针对普查学生、学校老师和家长的科普教育;针对在普查过程中发现的视力低下和明显屈光问题者的科普教育。
4.1 针对普查学生、学校老师和家长的科普教育
主要内容有:①有关眼睛和视觉健康的一般性知识;②有关近视普查的内容和重要意义;③有关如何通过健康管理防范近视发生发展的科学知识。
4.2 针对在普查过程中发现的视力低下和明显屈光问题者的科普教育
主要内容有:①针对问题的基本阐述及关联的科普知识;②针对下一步诊断矫治的步骤理解和需要重视的科学知识;③与之相关的近视防控的具体
科学知识。
针对普查结果异常者的工作途径
针对普查中发现问题者,有专门的信息途径和进一步 检查的设置,主要是与 诊疗机构的 对接,实现精准诊断和矫治工作的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