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厦眼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眼病新闻 > 正文

青少年近视防控之睫状肌麻痹剂在儿童屈光状态检查中的作用

作者:未知 2019-02-25 09:30:58
字体大小:
【导读】青少年近视防控之睫状肌麻痹剂在儿童屈光状态检查中的作用

  重视睫状肌麻痹剂在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检查中的作用

  多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弱视是除屈光不正外引起儿童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且临床研究提示在学龄前儿童中弱视的医治 较好。然而,学龄前儿童视觉仍处于发育阶段,视力多未能达到成人的标准,各年龄段视力分布均不同,单纯采用统一的视力界限值定义弱视未必是科学的方法。美国眼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phthalmology,AAO)、美国儿童眼科及斜视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Pediatric Ophthalmology and Strabismus,AAPOS)和环球眼科界逐渐采用双眼视力不对称作为弱视的诊断标准,如AAO定义单眼弱视为双眼视力差别超过至少2行,较差眼为弱视眼;双眼弱视为排除单眼弱视后,3岁时任一眼 视力<20/50,4~6岁时任一眼 视力<20/40。

  另一方面,弱视的诊断必须结合弱视危险因素(amblyopia risk factor,ARF),这已经逐步成为共识。在实际筛查和临床诊疗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潜在的ARF,如严重的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斜视等;而各危险因素的不同界限值对于弱视筛查的 性,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值得一提的是,流行病学数据提示双眼弱视(构成比为14.9%)在人群中所占比 远低于单眼弱视(构成比为85.1%),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对于双眼视力未达到标准的学龄前儿童,需要进行仔细检查,加强随访,认真确定是否存在ARF,切忌将双眼弱视医治扩大化,将生理性视力发育滞后当作弱视进行医治。

  虽然在我国人群中近视眼的患病率近年来不断攀升,但学龄前儿童仍处于患病率相对低发阶段,这意味着在临床工作中,诊断学龄前儿童有无屈光不正需慎之又慎。判断儿童的屈光状态,应充分认识到其正处于睫状肌调节能力崭然阶段,验光需在睫状肌充分麻痹的情况下进行,才可准确判断是否存在近视眼。对于学龄前和其他年幼儿童,阿托品制剂的睫状肌麻痹 。无条件地区可使用1%环戊通眼液,至少点眼2次后才能达到理想的睫状肌麻痹状态。仅使用托品酰胺或低浓度的环戊通等 较弱制剂,很可能高估学龄前儿童的近视眼程度,以此为基础配镜可能出现过矫情况,造成远视性光学离焦,甚至加剧近视眼的进展。

  学龄前儿童的远视屈光状态比 较高,进行充分的睫状肌麻痹还可了解远视状态的真实程度,有助于对生理性远视状态进行判断。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评估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关键是要正确进行充分的睫状肌麻痹,使验光结果更加客观准确,才能提*研究结果的质量。

在线咨询
返回

  • 华北地区
  • 华南地区
  • 西南地区
  • 华中地区
  • 华东地区
  • 西北地区
  • 东北地区
华厦眼科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