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厦眼科学术资讯:2018年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学 委员会黄斑学组年会暨第六届PCV高峰论坛于12月1日至2日在北京举行。
近年来,眼科界对PCV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不断深入,但诊断和医治水平还有待提*。本届PCV高峰论坛同期还举行了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学 委员会黄斑学组年会,使得海峡三地眼科医生能够充分交流,享受学术盛宴,分享学术成果。
随后,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厦门大学医学院刘祖国教授上台致辞。刘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海医会)的建会目的,即促进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其中眼科分会刚刚成立3年,目前已成立了12个特*学组,是中华医学会的补充。
两岸三地齐聚首,深入浅出共交流
开幕式之后,便进入学术交流环节。大会首日的学术活动精彩纷呈,包含黄斑手术单元、PCV单元和黄斑疾病单元。
在黄斑手术单元,来自宝岛台湾高雄医科大学的吴文权教授,台湾大学眼科杨中美教授以及台北马偕医院陈立仁教授分别上台,就复杂黄斑裂孔的手术医治以及台湾PCV诊疗指南进行了介绍,与大家分享脉络膜血管瘤手术 病 、PCV手术医治和精彩手术视频,并就PCV手术医治中的困惑提出了新的见解,令现场听众耳目一新。
PCV单元在,各眼科专家就“PCV是不是wAMD”、“用OCTA+OCT还是ICG诊断PCV”以及“脉络膜厚度及高通透性是否就可以成为PCV临床医治方案的指示”三个问题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主席专家就各位医师的论点进行总结点评,这些尚存在争议的问题得到了 新 势望的解答。在黄斑疾病单元和PCV单元二,来自两岸三地及日本、韩国等多位专家就众多难点重点问题带来了 新的解读,精彩的演讲和激烈的讨论将会议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
大会第二日,黎晓新教授在《PAMM和AMN》的演讲中为大家介绍SD-OCT和OCTA技术对于PAMM和AMN等不常见视网膜疾病的诊断优势,张铭志教授则介绍了人工智能在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此外,还有多位教授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疾病进行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