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近视是指近视度数大于600度、眼轴长度在26.5mm以上,并导致眼底病变的情况。对于病理性近视,眼科界仍存在一些争论。陈教授举 说,有些患者自出生就患有近视眼,且呈进行性恶性进展中。对于这样的患者,哪怕近视度数还比较低,也存在病理性近视发展的一个趋势, 终可导致眼底病变。又或者有的患者虽近视度数很高,但是其眼底没有发生病变,则不属病理性近视。因此,只有当眼底出现病变时,才称为病理性近视,即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 眼底是因为近视眼轴拉长而导致眼底的萎缩性病变、新生血管性病变等,则为病理性近视。
病理性近视对视觉损害极大。在眼底病变致盲的原因中,许多研究均表明首要原因是病理性近视引起的黄斑病变。陈教授表示,目前我国还在努力探索研究近视的发病机制、发展过程、防护措施、医治措施等,从而能够 地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目前对于病理性近视导致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可用抗VEGF药物医治,但必须早发现早诊断早医治,这样医治 才能相当不错,而且打针次数少,视力也能 很好。病理性近视导致的牵拉性黄斑病变、黄斑裂孔,黄斑前膜、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甚至视网膜脱离则只有通过手术医治。陈教授遗憾地表示,对于已经形成的后巩膜葡萄肿大部分萎缩区,是当下的一个研究难点,尚无明显的研究进展。“这就更需要我们做好病理性近视的防控工作。”
PCV研究,思路日渐清晰
PCV(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是亚洲地区、也是中国地区一个常见的、黄斑变性中患病比 越来越高的疾病。有些PCV患者,可有脉络膜增厚,眼底出现橘红色的结节;有些PCV患者脉络膜不会增厚,甚至会变薄,类似于黄斑变性,可有大量渗出、瘢痕、异常的脉络膜血管网,临床表现和AMD(老年性黄斑变性)比较接近。
那么,PCV到底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还是一个很多眼底疾病共有的临床表现呢?陈教授表示,目前为止尚无明确的结论,需从病理学以及分子机制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临床研究中发现,部分PCV患者有静脉扩张表现,那是否意味着在PCV患者当中,脉络膜静脉有瘀滞的现象,压力的增加会导致某些血管的破坏,甚至polyps形成。继发的细胞因子的变化,如说VEGF的升高会进一步导致血管壁的破坏, 终引起大出血等。
总之,PCV在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但是科研专家们研究思路日渐清晰。陈教授认为,在PCV诊断方面,可能一部分为原发性,一部分为继发性。在PCV的医治上,常用的是抗VEGF医治,针对不同的情况还可联合激光、微脉冲、光动力疗法等。国内外一些大数据研究和临床试验研究,也在医治方面给出很多有意义的指导。
PCV诊断,影像来助力
影像学在PCV的诊断中至关重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如眼底彩色照相可直观地看到独*的“橘红色结节”改变;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检查可以准确地看到异常血管的循环状态、息肉样病灶等。
OCT是影像学检查中 有革命意义的一个发展。OCTA可以不用造影剂、无创地观察PCV的异常分支血管网(BVN)和polyps,其针对异常血管网的敏感性可高达99%,针对polyps的敏感性也高达70%以上。因此,OCT等影像学检查的发展,对PCV等眼病的进一步认识和诊疗策略的改进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