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塞罗那举行的第17届EURETINA大会上,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院长黎晓新教授受邀担任“Neovascular AMD”专题会议的主席,并做了题为“Is PCV a distinct disease?”的演讲。FFA检查中大多数PCV表现为1型新生血管,黎教授团队的研究利用多模式影像学成像技术(包括OCTA)探索PCV的眼底特征,进一步展示其是nAMD的表现之一,但并非局限于1型新生血管。
黎教授首先介绍了其回顾性研究的概况:共纳入十余 此前诊断为PCV的患者,诊断依据是调整后的EVEREST研究标准。在息肉样病变、BVN和2型新生血管的诊断上,对ICGA、OCTA和FFA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其中1型或2型新生血管的诊断是基于FFA检查做出的,ICGA检查中有息肉样病变的患眼为99%。结果发现,三分之一的患眼同时存在息肉样病变、BVN和2型新生血管。
在对研究的简要概括之后,黎教授展示了其中三个病 的FFA、ICGA和OCTA综合图像。正是对这些临床病 点点滴滴的耐心收集与细致思考,才催生出如此引领PCV学术 的重要发现。
病 1的FFA图像显示有2型新生血管,诊断患者为轻微隐匿型CNV;但ICGA图像上展示了BVN和息肉样病变。因此,该病 很难诊断,究竟是PCV,还是隐匿型CNV?在该患者的OCTA图像上,可观察到2型新生血管和BVN,如果观察RPE-Bruch膜复合体的扫描层面,可看到指状突起(息肉样病变)。
病 2的FFA图像可见2型新生血管,ICGA可见息肉样病变,OCTA上显示存在1型和2型新生血管、BVN与息肉样病变。与病 1带给我们的疑问相同——应该诊断为PCV,还是隐匿型CNV?
病 3的ICGA上可见息肉样病变,OCTA上能观察到指状突起的PED,以及息肉样病变。但在OCT图像上,在RPE上方有一处病变,这是什么?在其OCTA图像上能看见2型新生血管。同时也观察到了BVN和1型新生血管。那么这是CNV继发于PCV?还是PCV继发于CNV?
对上述三个病 的逐步展示,黎教授仿佛在我们眼前设置了重重谜团,让与会者不禁思考究竟应如何进行诊断?黎教授随即说道,“对于上述患者,我们随访了2年。”谜团即将揭晓……
关于两年随访的影像学资料分析结果,黎教授娓娓道来,“在基线时我们看到FFA是隐匿型CNV,ICGA显示有息肉样病变,所以我们诊断其为PCV,给予雷珠单抗医治后有所缓解,但在随访的第6个月,曾经的隐匿型CNV病变,已经变为传统型CNV(2型新生血管),随访12个月也能清晰看到是传统型CNV病变成分。在OCT上,能看到病变位于PED上方,随访12个月时在RPE上方可见传统为主型的2型新生血管,随访24个月时进展为瘢痕组织。”
其后,黎教授重点展示了清晰的2型新生血管图像,以及从隐匿型变为传统型病变的随访结果,正是对这些图像的潜精研思,她观察到:1型CNV能穿透RPE,变为2型新生血管,在RPE和Bruch膜之间形成病变,而这,就是PCV!
对上述研究发现,黎教授总结道:
1.应用包括OCTA在内的多模式影像学系统检查,在PCV中可见2型新生血管与BVN和息肉样病变共存;
2.提示CNV可以停留在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表现为1型,也可以穿透RPE层表现为2型,或者长入Bruch膜和RPE腔内表现为PCV。
3.尚需要进一步研究PCV的概念与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