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厦眼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新闻 > 正文

【佳作有约】《角膜胶原交联技术及临床应用》新书发布

作者:xmeye 2016-09-06 11:34:45
字体大小:
【导读】国内 部角膜交联著作《角膜胶原交联技术及临床应用》已于2016年3月正式出版,并于8月27日在 二届华厦眼科循证医学论坛期间举办了新书发布会。

  


  


  国内 部角膜交联著作《角膜胶原交联技术及临床应用》已于2016年3月正式出版,并于8月27日在 二届华厦眼科循证医学论坛期间举办了新书发布会。本书由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吴护平教授与林志荣博士主编,由厦门大学医学院院长刘祖国教授主审、谢立信院士与美国贝勒医学院李德泉教授亲自作序。《环球眼科时讯》荣幸受邀此次新书发布会,并在会后采访了此书的两位主编吴护平教授和林志荣博士,对本书的内容、亮点及编写过程进行了全面介绍。

  《角膜胶原交联技术及临床应用》新书发布

  


  新书发布会主持人:黄翊彬主任

  8月27日, 二届华厦眼科循证医学论坛期间,《角膜胶原交联技术及临床应用》新书发布会也于厦门同期召开。发布会由《中华眼科杂志》编辑部黄翊彬主任主持,谢立信院士及李德泉教授送来了视频祝贺。《角膜胶原交联技术及临床应用》主审刘祖国教授发表了致辞。

  


  刘祖国教授发言

  刘教授表示,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是国内较早开展角膜交联技术的医院之一,现已出版了国内 本关于角膜胶原交联技术的专著《角膜胶原交联技术及临床应用》。这本专著可能是环球上 三本关于角膜交联技术的专著,并且较前两部专著收录了更多新的内容。角膜交联技术的适应证越来越广,其医治价值和地位也逐渐被广大医师所认识。相信这本专著将有助于角膜胶原交联技术的推广。

  


  吴护平教授发表新书出版感言

  


  林志荣博士发表新书出版感言

  接着,新书主编吴护平教授和林志荣博士发表了新书出版感言。两位主编谈到,本书的编写和出版离不开华厦眼科集团的支持,以及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和相互协调。同时,本书的出版既是激励也是鞭笞,希望我国角膜交联技术的应用和研究能够尽快达到环球水平。

  


  对话主编——吴护平教授及林志荣博士

  《角膜胶原交联技术及临床应用》的主要内容

  


  角膜交联在国外已经应用了十几年,但遗憾的是我国直至七八年前才开始有少量的应用,至今也只有少数医院开展这项技术。角膜交联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吴护平教授团队通过多年的探索和经验积累,在角膜交联的应用方面有着自己 特的经验和见解,故将其总结成了一本专著,其初衷是在我国角膜交联应用尚处于初始阶段的背景下,能够为国内的眼科工作者提供一些经验参考,使我国角膜交联能够更快更好地与环球接轨。整本书分为11个章节,大约有100多幅插图,字数大约20多 ,对角膜交联的各方面都做了系统的介绍,包括角膜交联的原理、角膜生物力学及角膜交联的基本应用概况,从角膜交联的传统去上皮手术到较新的各跨上皮角膜交联的方法及步骤都做了详细的介绍。书中重点介绍了角膜交联在圆锥角膜中的应用,特别是根据患者特点采取的个性化交联术式;同时也对交联在其他一些角膜病如大泡性角膜病变、感染性角膜溃疡中的应用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此外还介绍了一些交联应用尚不十分成熟的领域, 如儿童角膜交联以及角膜交联-屈光手术联合等。目标就是为国内的眼科同道提供一定的参考。

  未成年人的角膜纤维交联术

  角膜交联在未成年人的应用主要还是针对圆锥角膜。未成年的圆锥角膜患者容易被误诊为单纯近视。医生往往在儿童患者存在较大散光或 视力不佳的情况下才考虑角膜地形图检查以排除圆锥角膜。一旦确诊为圆锥角膜,家长往往不易接受,往往在情绪上有所抵制而错失早期交联的医治机会。这是 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其次,圆锥角膜在未成人中进展更为迅速而 ,在定期随访的前提下仍易出现病情暴发式加剧。 三,儿童进行角膜交联的医治效应不及成人,并且效应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为1至2年。当前 类型的角膜交联在医治儿童的圆锥角膜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疾病可能进一步进展。在本书中也提到了改进 的一些方法。但在现有的条件下,尚达不到与成人相同的 。但即便如此,仍建议早期手术干预,甚至是多次手术干预,以尽量避免疾病进展至中后期时不得不采取的角膜移植手术。因此,在术前术后都需要与家长进行详细的沟通,充分告知其目前的医治水平及随访和后期医治可能。

  角膜胶原交联技术——圆锥角膜医治的革命性突破

  


   先,我国圆锥角膜早期的诊断率不高,很多患者被按照近视和散光来医治,确诊时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其次,圆锥角膜的医治手段较为缺乏,既往多采用早期佩戴RGP医治,晚期进行角膜移植的方法。近十几年角膜交联技术的出现,对于圆锥角膜的医治而言是一个革命性的突破。厦门眼科中心较早地捕捉到了这个信息,在通过了动物实验及获得医院伦理批准后,于2009年开始将角膜交联应用于早期圆锥角膜患者。吴教授谈到,几年的临床实践让他切身地感觉到,角膜交联的确是圆锥角膜医治的 。圆锥角膜患者如果能够早期诊断并尽早应用角膜交联, 会更好。

  角膜胶原交联技术在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应用

  我国当前虽然经济较发达,但仍处于发展阶段。与西方国家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我国感染性角膜炎的发生率依旧居高不下。福建省的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发生率较高,而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医治与细菌性不同——细菌性角膜溃疡有许多 的抗生素,而对于真菌感染,临床上可用药物不多,且 性尚不十分确切。如果真菌性角膜溃疡不能得到早期诊断和医治,晚期会发生角膜穿孔,在国内角膜移植材料十分缺乏的条件下,很多患者视功能难以 ,甚至难以保留眼球。吴教授及其团队发现,除了用抗真菌药物外,角膜交联可以作为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一种辅助医治。在使用抗真菌药物同时使用角膜交联,可以 地缩短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病程,改进预后,为后期进行较为安全 的角膜移植制造条件。至今,吴教授及其团队已 地对100多 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进行了角膜交联,取得了很好的 。但在应用角膜交联医治真菌性角膜溃疡时,需要注意对患者的选择:在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正规抗真菌医治(7-14天) 不确切,且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发现菌丝的生长不超过角膜深度400μm的情况下,可选择加用角膜交联,大多数患者可取得较好疗效。

  《角膜胶原交联技术及临床应用》的诞生

  西方国家较早将角膜交联应用到临床。目前相关文献报道多数是国外的研究,且大多是关于角膜交联在圆锥角膜的应用报道。吴教授及其团队将角膜交联技术引入后,进行了一些 性的应用:对于角膜较薄的患者,进行超薄角膜的角膜交联技术;另外, 次将角膜交联应用到了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医治上,已积累了大量的医治 案 。目前,已有角膜交联仪获得了CFDA的批准,所以吴教授组织团队将自身经验和国外报道相整合,撰写此书,分享给更多的眼科同仁。

  胶原交联技术未来的应用

  角膜交联现在应用较多的疾病是圆锥角膜、角膜扩张和变薄性疾病,但这仅是角膜交联应用的一种初步探索,其未来的应用可能更广,比如交联技术在巩膜扩张性疾病的应用。其次,我国是近视高发国家,很多近视患者选择角膜激光手术医治,而在角膜激光术后角膜会变薄,有可能出现医源性的圆锥角膜。如何将角膜交联与角膜激光手术更好地结合,以更 地预防医源性圆锥角膜,这是十分现实且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再者,针对我国真菌性角膜炎发病居高不下的情况,角膜交联作为 的辅助医治,应当尽快普及,以提*真菌性角膜溃疡的 率。较后,在参数的设定、调整以及适应证的选择等方面,我们还需要做更多的探索和工作, 如增强角膜交联的屈光 效应等,以更好地充分地应用这项技术,实实在在地将角膜交联在中国发扬光大,更好地服务患者。


在线咨询
返回

华厦眼科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