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厦眼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就诊指南 > 常见眼病新闻 > 正文

厦门眼科中心遗传眼病专家 教授解疑遗传眼病基因医治

作者:未知 2018-03-13 16:40:35
字体大小:
【导读】如果眼睛出现一些似是而非的症状,医生就草率的诊断为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诊断错误了,那么基因检测,当然查不出致病突变了。 二,即使临床诊断正确,也不是百分之百的视网膜遗传病都能检测出突变基因,目前环球上平均检测率不到60%

  众所周知,基因检测是基因医治前必做的一个环节,但不少病友出现了多次检测未果或结果不一样的情况,导致了很多人不愿去做检测,请问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工作人员人为失误或技术还有提升空间以外,其他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哪些?

  解答: 我们知道大部分遗传性视网膜疾病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但是概率也不是99%。想要提*基因检测的阳性率,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临床诊断一定要准确,很多小地方的医院面对这类罕见病往往是没有经验的,因为医生可能一年就见过几个这样的病 。如果眼睛出现一些似是而非的症状,医生就草率的诊断为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诊断错误了,那么基因检测,当然查不出致病突变了。 二,即使临床诊断正确,也不是百分之百的视网膜遗传病都能检测出突变基因,目前环球上平均检测率不到60%。我这边基因检测阳性率能够达到75%以上。这主要是因为两点:1. 因为我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前的临床检查比较全面,临床诊断比较慎重; 2. 我们这里和多家基因检测公司合作,如果 一*次检测没有检测出突变基因,我们会根据基因检测报告,根据科研需要将样本送往其他有合作关系的基因检测公司利用不同的检测技术进行复测。这也是我们每次给患者抽血时都留四管血样的原因。以前有一个厦门病人我曾连续联系了四家检测公司, 后才得出阳性结果。但是为什么还是有一部分人检测不出来呢?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比如30年前只能检测出几个致病基因,阳性率很低。2013年,我知道的一个中国家庭花了近10 美元在美国才检测出rpe65这个突变基因。但现在 几千块人民币甚至更少,技术在进步,方法在提*,从当初的百分之几的检测率,到现在的百分之六十,百分之七十。甚至80%也不是梦想。视网膜遗传病的基因检测,从当时只能检测出几个致病基因,到现在可以检测出近300个致病基因。但是不管技术如何提*,还是会有一部分人检测不出致病基因突变来。原因一个是还有些没被发现的新的致病基因。这个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突变基因被发现;再一个就是可能少数病人在基因层面上是没有问题的,而是他们蛋白质的结构等出现了问题,进而造 能障碍。这类问题通过基因检测是检测不出来的。从科学的发展看,以后如果基因检测没有检测出致病的突变基因来,我们会在蛋白质功能或者结构上面找问题,从表观遗传学方面进行检查。科学上我们追求的是达到99%的检测阳性率。但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将会是在追求理想的路上。


  大多数病友都出现了眼睛雾茫茫的状态,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医治或者缓解控制?

  解答: 很多病友出现了眼睛雾蒙蒙的状态,这种情况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因为绝大部分视网膜遗传病, 后的结局都是视细胞的变性和逐渐死亡。在视锥细胞没有 死亡之前变性过程中的时候,比较容易出现这种现象。尤其是年龄比较大,病程比较长的患者,他又有可能增加一些因为玻璃体浑浊,晶体浑浊,就是我们所说的白内障,加重这个雾蒙蒙的状态。但是总体来讲这是由基因突变病因造成的视细胞,特别是视锥细胞,在迈向变性死亡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有些显性遗传病,基因突变造成其生成的异常蛋白产物对细胞明显有毒,造成细胞死也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情况下即使你用了营养药,营养因子,但不从病根儿上解决造成细胞变性死亡的原因,你不把这个病因去除的话。 终还是解决不了视细胞死亡的问题。虽然听起来有些残酷,但这就是事实,希望大家能理解,不要病急乱投医。我之所以现在敢讲这些残酷的现实,不是为了给你们这些患者泼冷水。是因为我相信将来基因医治是能够解除很多视网膜遗传病病根儿的真正 的医治手段。


  目前国外已有了上巿和即将上市的基因药物,贵院是否有直接引进的意愿,如引进这些药物在国内是否还要进行临床试验?

  解答: 国外现在确实有了医治雷柏氏二型先天黑蒙RPE65的药物上市,医治无脉络膜症的药物估计在两年之内也能上市。我们现在和很多国外的基因医治公司都有联系。但是因为中国的基因检测开展得比较晚,医药市场和国外相比还不是很规范,我们需要进一步努力参照环球标准,健全规范视网膜遗传病临床试验的流程。目前国外这类新药上市一般是现美欧,再亚洲。现在我们也在和国外公司及国家监管部门努力沟通,力争在引进药物方面简化流程,做到直接用药,包括利用国家对某些医疗特区的优惠政策尽快造福中国患者。我们也会努力 医治模式,尽快让稀有突变的中国病人得到医治。


  请教庞教授。有不少病友听说基因医治手术有造成视网膜脱落的风险?这种风险是否会给我们本身已变薄的视网膜带来隐患?另外,请您简单的介绍一下,基因医治手术的细节流程。

  解答: 目前基因医治方法是把载体悬浊液注射到眼睛里面。现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注射到玻璃体腔,比如目前进行的雷柏氏遗传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劈裂症和光遗传学基因医治。 二种是注射到视网膜下腔,比如rpe65基因突变造成的雷柏氏先天性黑曚的基因医治和大多数其他视网膜遗传病的基因医治。如果注射到视网膜下腔,注射的剂量又比较大的话,确实会出现短暂轻微的视网膜脱离。但是我们医生也有办法,避免引起有严重后果的视网膜脱落。因为注射进去的药物液体,很快就会弥散, 不明显影响黄斑区中心凹,风险是比较小的。经过训练有经验的医生一般不会造成这种情况。目前在国外,基因医治只能在 的区域性医治中心进行,这类 医院里面的医生,都是非常有经验的,能够做到很好地控制风险。因为很多晚期病人的感光细胞死亡比较多,视网膜确实比较薄了。所以,视网膜下腔的注射尤其是涉及到黄斑中心凹会有一定的风险。相对来说,玻璃体腔的注射会比较安全。应用也比较普遍。比如目前医治老年性黄斑变性新生血管的康柏西普眼内注射液,玻璃体腔注射这类药物已经比较成熟了。所以将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基因医治时通过 的玻璃体腔注射会逐步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庞教授您好,基因疗法是遗传性眼病医治的 好途径,能否可以以您为 ,聚集更多这方面的专家教授,可以有一个国家 别层面的视网膜遗传眼病诊疗中心,从而更快的推动遗传性眼病基因医治的发展。除基因疗法外,您认为还有哪些办法可以 早在这种眼病的医治上有所突破?

  解答: 谢谢大家的鼓励。虽然任重道远,但这确实是我将来努力的方向。我们在美国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因为研究这个病是一个比较新的方向,早期很多 的科学家为了克服科学难题,都愿意合作,我们知道,先天性黑蒙临床前实验 早就是两个大学的科学家合作研究 的。但做成以后,因为名利问题,很快就分道扬镳各做各的了,当然这里可以看到资本和利益的影子。如果双方继续强强合作,我相信一定可以做的更快,更好,更早。所以,我回国前就有想法把国内相关的科学家联合起来,使中国的眼科基因医治尽快发展起来。我也不会忘记自己的梦想。但我认为目前更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我相信以我对视网膜遗传病总体上的理解和经验,以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遗传性眼病诊疗中心的基因检测及遗传咨询为切入点,以附属眼科研究所的临床前研究为核心,以基因医治临床试验及商业开发为长期目标,在全国患者的大力帮助下一定会在这一领域越做越好。也一定会把更多的志同道合者凝聚在一起,建立起具有环球水平的视网膜遗传病基因诊断及医治中心,尽快造福于中国患者。

  目前我们和国内多家基因检测机构有合作,每家都有不同的侧重,以利于有更好的检测阳性率。而且我们也成立了基因医治药物开发公司,从事视网膜遗传病基因医治药物的研发。我相信,未来五到六年,一定可以研发出可以叫中国患者受益的基因医治药物。而且不是只让少数人用得起,应该是对大多数病人都有帮助的药物。希望大家有信心,我在国外多年,了解国外在这类疾病研发方面的 新进展和发展方向。对于视网膜色素变性,目前除了基因医治外,包括干细胞医治在内,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要想具备 这类疾病的基础和条件,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的临床试验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支持和辅助疗法。当然科研的灵魂就是大胆探索,但也需要谨慎求证。同时,在医学研究上要有更多的安全性考虑。没有临床前研究和科学数据的支持,直接进行人体试验风险还是很大的。我认为,这方面,还是要慎重和严谨。很多对行业造成重大损失的突发问题都是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浮躁冒进不讲科学造成的。基因医治是从根本上纠正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蛋白功能缺失,而蛋白功能的缺失又造成视细胞的死亡及/或视力的下降。不解决基因突变这个根本性问题,感光细胞的凋亡,视力的下降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很难 避免的。提供再多的营养物质,都不会影响疾病的 局。这在理论上是很清楚的。其实美国一家和我有些渊源的专门从事神经保护药物开发的公司根据大量科学文献的报道结果,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了捷状神经营养因子医治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试验。而且在1/2期试验中都发现了有视野变大或视力提*的少数 子。这使他们前后融资上亿美元并一直做到了3期临床。但3期临床试验结果证明这些 都是一过性的, 终以失败告终。

  现实中,有些国内医生出于对患者焦虑心情的考虑和理论上营养因子对变性细胞可能具有辅助支持作用的理解,进行了一些临床科研性 医治试验。其实 是以安全可靠的科学方法谨慎进行,而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 后的结果只能靠数据。而不是迷信某个 威的话。这也是美国捷状神经营养因子临床试验顺便带出的一个结论。


  我们了解到有国内医院即将开展光遗传学的临床试验,您是否了解这类技术和国外有什么不同?理论上,这种技术可以让患者达到怎样的视觉 ?另外,请您介绍一下国外光遗传学技术的相关进展。

  解答: 目前,我还没有看到相关的临床前研究结果的报告,不知道应用哪种成视力基因。更不了解是临床1期还是1/2期试验,所以我无法做太多的评论。但一般在较大医院,由信用较好的医生主持的这类临床试验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目前国外的光遗传学基因医治有至少三四个1/2期·临床试验在进行,都是比较主流的从绿藻中提取的成视力基因或对其改造而成的。目前国外的光遗传学基因医治分为两大类, 一种是把低等生物的成视力基因转到神经节细胞,把神经节细胞变成能产生视觉冲动的光感受器细胞。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视觉, 二种是通过电子设备放大通过光遗传学方法在神经节细胞产生的视信号。因为正常人的视细胞,有一亿多个,然而,神经节细胞只有几十 个,相差巨大。所以即使全部的神经节细胞都变成了视细胞,其视力和原本的视力相比,差别也是很大的,更不用说成视力的质量了。目前估计光遗传学基因医治后的 好有可能从光感提*到0.1甚至更高一点。

在线咨询
返回

华厦眼科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